一些去過日本體檢、治病的人,都有一種享受高端服務的感覺。日本醫療服務在國人心中已經成了醫療高品質的代表。他們是把自己的服務作為一種商品,來不斷追求他的完美。醫療產業也是不斷追求品質、有效性、安全性,而且醫護人員不僅僅局限于業務要求,把患者當成家人一樣護理照顧的精神更是根植于醫療服務過程,因此才讓日本醫療享譽全球。在這里我體驗到了這種服務。
此行日本,由于心臟不適,已經介入的三個支架的身體又有些力不從心、我通過銳正國際coordinate株式會社約到了日本排行第一的川崎幸病院心臟中心。
川崎幸病院心臟中心是日本知名的心臟病治療中心。于2019年由前榊原紀念醫院副院長兼心血管外科主任部長高梨秀一郎和前榊原紀念醫院心內科主任部長桃原哲也聯合創辦。(為王石做心臟手術的團隊)中心匯集了日本國內最優秀的心內外科醫生、護士、臨床技師。并由這些頂尖人才打造了一支很強的心臟小隊。中心核定床位86張,并配有獨立的重癥監護病房。
專業領域:冠動脈病變(心絞痛?急性心肌梗塞)、心臟瓣膜癥、成人先天性心臟病、急性心功能不全(缺血性心臟病)、心律不齊周圍動脈疾病(四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腎動脈狹窄癥)、急性肺動脈血栓栓塞、其他心血管疾病、肥厚心肌病、急性重癥(心原性休克)等,高梨教授-心外科、擅長瓣膜置換術、心臟不停跳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等,桃原教授-心內科、日本TAVI第一人、擅長導管射頻消融術、心臟起搏器植入術等。
我有幸通過石心會醫療集團川崎幸病院的國際窗口——銳正國際株式會社約到了桃原哲也教授為我醫治,讓我顛覆了以往對心臟支架介入后的認知。
我在川崎幸醫院住院3天,做完心臟植入支架。出院后一個月復診,經過檢查,指標都正常。桃原教授把我植入支架的前后影像播放一遍,清晰度很高。我也明白的看到銀屏上幾乎要斷掉的血管好似一根線,前面白色的血管空空,當支架植入后,血就像開了閘的水龍頭,鮮血流淌順暢。桃原教授好認真的講述了術前狀況是比較危險的,血管閉塞已經超過99%以上,現在植入的是目前比較先進的涂藥層的支架,術后復查效果良好。
桃原教授的醫囑更是讓我寬心,他告訴我我現在的狀況和正常人一樣,要控制體重、加強運動量(激烈運動也行)走多少步都沒問題,跑馬拉松也可以,身體力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這是給一個患者樂觀精神的灌輸,是產生抗病的心里激素。讓我如釋重負,心安踏實。我也不會有4個支架在我身體中植入的負擔。
在川崎幸醫院就診過程中,體會到了醫院的每一個環節都盡心為就醫者著想。在電車站出口處,每天都有小巴車來回接送。每30分鐘一趟。乘的車不同的司機也不同,但都是同一個認真的操作規程。接送的車輛也多、車時間很準確到點就出發。衛生防疫措施讓你看到的非常放心,每接送完一趟人,都要用酒精消毒。
看病實行預約制,預約時窗口要將患者的現狀問清楚,比如患者的自身狀況,兩個月內的血壓、血糖情況、服過什么藥、之前患過什么病等等。與身體有關的問題都要問到。
住院手續需要提前二兩周辦理,各項身體檢查在門診完成。住院服務臺會全面了解患者情況,從飲食習慣、忌口 到病房選擇及本人要求的生活問題。然后是護士開始記錄本人身體狀況,如日常大小便次數、顏色,家族病史,本人身體狀況,體重、身高、血壓、血糖狀況,2個月內的服用藥品。認真的說明手術前后的注意事項,手術當天的時間,包括什么時間吃飯、喝水、吃藥等等(在手術當天護士也會提醒)。 住院中家屬不用陪護,一切由護士負責(沒有額外陪護費用)。
我的血管很細不好找。在日本的醫院不用擔心那么多,護士看到血管這樣細會主動找一個資深護士,避免失敗。抽完血后會在針口處貼上中間是一個圓形硬塊創口貼、再加一個夾子,過5分鐘護士會過來查看、一切正常就會把夾子拿走。就這一點小事在任何醫院都做的非常認真。在國內抽完血后護士只會給你一個棉簽,自己按壓一會兒就離開。
手術的前一天入院,為第二天的手術做準備、插上輸液管、動態心電圖檢測、血氧儀、量血壓,確定介入支架的血管入口等等。然后,護士告知術前、術后的注意事項,和在做手術前后會遇到的問題:比如:1、如果造影后不用做手術,那20分就結束 ; 2、如果多個支架,建議分開作,因為多了對身體有負擔(特別是腎臟)時間也許會長一些具體及時通知 ; 3、手術后可以吃飯,(由于本人上肢植入條件不好,植入從下肢進行)所以18小時腿部不可以動,如果自己控制不了要進行捆綁。醫護人員會24小時陪護。應知事項和術前準備就緒,第二天直接進手術室。
病房里功能齊全。一個小小的立柜利用率很高,上面小柜放衣服,門上裝有顯示器,可以查閱自己住院的有關動態。中間有小電視,空地方可以做茶幾,接下來二層抽屜,(一個保險的、一個放資料的),最下面是柜子里面裝有小冰箱。柜子后面有衣架,可以把隨身衣服掛起來。
夜晚整個病棟里靜悄悄的,沒有腳步聲和任何響聲,睡得不錯。早上禁食,坐著輪椅由護士推到手術室門口,手術室內的護士接輪椅,幫我躺上手術臺。一切準備就緒。桃原教授出現在手術室,倆位護士為他穿好手術衣。醫生給我局麻,讓我安心。無影燈下我側面看到介入的探頭緩緩的進入心臟,忽然有一處沒有顏色的地方還很長,這就是病灶吧。醫生開始根據情況選擇支架的型號,因為轉頭就可以看到架子上整齊的排列的各種支架盒子,一個護士拿下來一個經過醫生核對又換了一個開始介入。我的眼睛用力的盯著屏幕,應該是支架到位,沒有響聲也沒有感覺,突然那個白色的地方像開了閘的水龍頭沖出的激流,很快和前面的血流在一起流在向前涌去。我親眼目睹這神奇的畫面。桃原教授和倆位醫生在觀察后,開始處理介入創口,一再叮嚀我不可以動那條腿。看著他們工作中無聲的有序的默契配合,我也很平靜。而且慶幸我的心臟又一次重生。
醫院的飲食是根據患者要求營養配餐,適當調整。我需要的的是熱飯、熱茶會及時送到。在手術后,不可以起床的情況下,餐廳會做成的方便餐。水果、菜都用簽子串起來,主食做成飯團子。放在床前隨手可吃。護士還在旁邊詢問是否需要幫助,檢查你吃了多少,并做出加油的動作。
就這個小護士因為熟悉了我(一個外國人)主動要求換班,手術后護理我,因為我是從大腿動脈介入,一個夜晚多次來到床前問長問短,一次次的掖好被角,一口口的喂水,讓我好感動。一個毫不相干的陌生人,只因為她對一個患者的病情熟悉而換班照顧,這就是一種護理家人精神。為了感謝醫護的關心,出院時女兒買了小點心贈送,但她已經下班。
就要出院了,醫生囑咐一周內不上下樓梯,不做激烈活動,其他生活正常。藥劑師送來出院后一個月中需要服用的藥。而且每一種都要根據藥方仔細說明,直到我點頭聽明白了,他才放心,我看見他在走廊的電腦上打了?勾,才離去。
在日本住院,不需要家人的陪伴護理。一切生活起居都由專業護士負責,因為他們的專業水平和職業操守一點也平不次于家人陪護。我認為這樣不僅能練就自己的堅強,更可以減輕家人的負擔。生命是一個不可預測的過程,可以隨時改變自己。感謝生命,感謝生命中所有溫暖的遇見。